大亚湾澳头东升村获颁全省首批有居民海岛“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为渔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惠民广场北侧绿地施工正酣,原本闲置的荒地变身休闲健身场所;蜿蜒而过的淡澳河鱼翔浅底、白鹭翩飞,经过整治的河边碧道吸引众多市民休闲打卡……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自然资源分局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主动担当作为,创新工作措施,着力化解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好评。近两年来,该局先后获赠送锦旗、表扬信、牌匾等20余项,荣获“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自然资源信访工作业绩突出单位”(广东省唯一受表扬的县区级单位)等“国字号”荣誉。
大亚湾惠民广场旁空地被改造成临时性市民休闲健身场所。
改造零星地块打造城市新空间
从惠大高速公路惠州港收费站驶出,几分钟便可到达位于大亚湾中心区的惠民广场。在广场北侧地块,施工人员忙碌穿梭,铺设草皮、提升绿化,一片生机盎然的绿地初现雏形。
据悉,这片绿地原本是一块被围起来的闲置政府储备地,因短期内无开发利用需求,很快便杂草丛生。为了让周边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空间,区自然资源分局将其改造成一个临时性市民休闲健身场所。“期待早日建成,下班了就能来这里锻炼了!”在附近上班的陈小姐说,“看到这块地一天一个样,心里特别高兴!”
像这样的“变形记”在大亚湾不断上演。近年来,区自然资源分局在走访中发现,群众对“城市边角”改造呼声强烈,于是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先拆围挡,释放城市空间;再整理零星用地,提升城市品质;最后通过绿网串联成商圈”的城市改造理念,切实保民生、促发展。该局一方面结合我市城乡围挡整治工作要求,全面清理“围而不建”“超期占道”“脏乱差破”等问题围挡,有效释放城市空间,提升城乡通透性和整体形象;另一方面,挖掘闲置、低效利用的零星地块潜力(如边角地、闲置空地等),通过精细化改造提升,打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便民设施”等城市新空间,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结合我市实施绿网慢行系统工程,积极开展大亚湾绿道网络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并将绿道与商业活力街区结合,创造多样化的城市运营空间。通过这些举措,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区域商业活力。
如今,6处闲置地逐渐焕发新生:惠民广场北侧地块绿化提升后,引入休闲体育项目,打造成一处临时性市民休闲健身场所;洗马湖中兴二路一侧的空地,已完成场地杂草清理,拟改造为停车场,解决大亚湾一中学生家长停车问题;天源花园北侧政府储备土地已完成场内杂草、农作物清理,拟改造为绿地公园,供市民游玩休憩;西区龙海三路与龙山一路交会路口西北侧地块,目前已拆除围挡、完成杂草清理,拟种植草皮提升绿化水平。
除了这些“小而美”,区自然资源分局主动融深融湾,通过高水平的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近期重点推进“淡澳河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澳头-猴仔湾片区城市设计和“万达-益田-吾悦”核心商圈建设。
目前,大亚湾中心区城市设计和澳头-猴仔湾片区城市设计已获批复,成果已移交相关单位组织实施,为大亚湾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大亚湾综合文化创意园、邻里中心的建设及澳头滨海岸线等滨海区域的提质升级提供了规划支撑,勾勒出城市建设的人文情怀。
创新开展有居民海岛土地确权
6月的阳光洒在大亚湾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大亚湾海岛渔村东升村渔民徐家豪拿着崭新的“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笑得合不拢嘴:“盼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红本本’,心里踏实多了!”
5月19日,澳头东升村渔民获颁全省首批有居民海岛“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标志着困扰东升村多年的土地权属历史难题得到根本解决,更为大亚湾有居民海岛土地使用权确权和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这一创新举措将有效解决有居民海岛渔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建房中遇到的土地产权问题,保障渔村集体与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渔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视线从海洋转向山地。夏至时节,大亚湾霞涌鱿鱼湾水库下的上角村“千亩方”山海稻香田园宽广的耕地上,第一批甜叶菊已经收割完毕,正准备翻耕土地种植水稻、苦瓜和毛瓜。该项目通过耕地集中整治推进上角村片区形成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促进城乡土地资源有序流动和高效集约配置,激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上角村“千亩方”山海稻香田园是大亚湾开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示范项目。近年来,区自然资源分局不断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今年4月,大亚湾开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并列入全省7个省级联系点之一。
该方案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旨在构建“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空间格局。在耕地?;し矫妫凳?ldquo;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计划新增垦造162公顷耕地,形成1个“千亩方”和4个“百亩方”集中耕作区;针对村庄发展,创新推出“樟浦模式”,并推广至塘布、横畲等村,推动低效用地再利用和村民安置;产业升级方面,重点盘活大亚湾新兴产业园低效用地,引进先进制造项目,保障重点项目空间。
产业项目用地及规划许可审批时间缩短至70天
“从递交资料到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只用了57天,让我们看到了‘大亚湾速度’!”华南立能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点赞道。如今,该公司位于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塘横片区的华南立能冷却散热系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近年来,区自然资源分局以便民惠企为宗旨,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大力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优化用地审批流程方面,该局于2024年9月印发了《优化新供地工业项目出让及规划报建审批流程工作方案的通知》,通过化繁为简,“一窗”集中受理;取消部分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时序;强化并联审批,精简审批时限等措施,大大提升产业项目审批时效。该方案印发执行后,产业项目从土地竞买成交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原需办理时间120天、企业受理9次,减少到办理时间70天、企业受理5次。
同时,为促进产业项目快速落地,该局在产业项目规划审批过程中,积极落实省市的行政审批改革,将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查、工规许可、人防许可同步受理、合并办理;在项目取得挂牌成交确认书和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前,以业务主管部门作为建设主体,提前进行项目总平面及单体方案批前公示手续。通过优化规划许可手续审批流程,缩短了产业项目规划许可的办事时限。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张宇琪 通讯员刘晓红 曹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