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由惠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大亚湾区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协办的2025年惠州市港澳流动渔船渔民安全生产暨“双反”工作培训班在大亚湾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港澳流动渔民安全生产以及反走私反偷渡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惠州市港澳流动渔民的安全生产和反走私反偷渡意识,强化其安全生产技能与管理水平。市县区流渔机构渔协会工作人员和港澳流动渔民共约150人参与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创新性地分为课堂教学和消防救生应急演练两个环节,全方位提升参训人员的综合素养与实操能力。
渔业生产的法规既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更是保障安全的“护身符”。在课堂教学环节,受邀专家和讲师们围绕多个关键主题展开深入讲解,包括“港澳流动渔船渔民安全生产及反走私反偷渡政策解读及典型案例释法”“港澳流动渔船渔民出入境政策解读”“渔船‘商渔共治’及海上通航安全指引”“渔船安全生产知识讲解”以及“协会会籍管理工作”等。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真实案例与相关政策法规,为参训人员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实用性强的知识盛宴。
专家展示海上救援烟雾信号器使用方法。
在“港澳流动渔船渔民安全生产及反走私反偷渡政策解读及典型案例释法”讲座中,专家详细解读了港澳流动渔船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渔民们清晰界定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刻地揭示:那些看似严格的规定,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而合规操作,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坚实的守护。
在“港澳流动渔船渔民出入境政策解读”环节,讲师分享了出入境的有关规定,着重提醒大家要坚决对违法行为说“不”,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珠三角海域商船航道密集,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在“渔船‘商渔共治’及海上通航安全指引”讲座中,受邀专家通过真实的数据和案例,向渔民们传授在商船航道中实现“安全航行”的方法,强调做到“早观察、早避让、早沟通”就能避开90%的碰撞风险,并总结出实用口诀:“一看二慢三通过,安全距离不能缩!” 在“渔船安全生产知识讲解”环节,受邀专家从灭火器使用的“提拔握压”技巧,到救生筏的抛投方法,从心肺复苏的“黄金四分钟”要点,到伤口包扎的正确手法,细致入微地讲解了诸多出海时可能用到的“保命符”,让渔民们受益匪浅。
听完系列讲座后,渔民们纷纷表示:学习了法规,明确了“底线”;聆听了案例,懂得了“敬畏”;练习了技能,掌握了“本领”;借鉴了经验,找到了“方法”。他们将把此次培训的收获带回去,努力成为“守规的渔民”“警惕的渔民”“守法的渔民”。
课堂教学结束后,消防救生应急演练随即展开。专家和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救生筏、救生圈、海上救援烟雾信号器等海上消防救生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着重强调在海上航行时,务必配备齐全相应设备并确保其完好可用,以备不时之需。
消防救生应急演练。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提升了参训人员的安全生产和“双反”意识与技能,为惠州市港澳流动渔船的安全有序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惠报全媒体记者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