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整改中

大亚湾:老手艺焕新生 妇女在手工坊里实现蜕变与创收
2025-07-23 09:21:09 稿源:惠州头条APP点击:

  “原来扭扭棒也能做出这么精致的花,跟着社工和老师学,现在我自己也能独立创作了!”这是大亚湾霞涌第三片区社工点开展的妇女手工活动中的一幕。参与活动的张姐捧着亲手制作的扭扭棒花束,脸上满是成就感。

  这样的技能成长故事,正在大亚湾各社区悄然发生。当前,大亚湾区各街道片区社工点精准聚焦新湾人中妇女的发展需求,以手工技艺传承与技能培训为抓手,搭建“学习—创作—创收”的平台,帮助妇女在掌握实用技能的同时,拓宽增收渠道,让“巧手”真正成为点亮生活的 “金钥匙”。

  从“技能小白”到“创作能手”

  醒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大王爷节、妈祖诞辰等大亚湾渔家文化的节日庆典中,渔民通常会表演醒狮,以祈求出海平安、渔获丰收。

  “醒狮钩织既能当装饰,又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文化!”在霞涌第三片区社工点“指尖拾艺?文创雅集”妇女手工小组中,钩织老师手把手传授醒狮制作技艺。从毛线选择到针法勾连,从醒狮毛发的细腻处理到眼睛的灵动塑形,组员们在五节课程中逐步掌握核心技巧,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醒狮在大家灵巧的双手中诞生。
 


  在澳头第二片区社工点“花漾村韵” 勾花传承小组中,72岁的李奶奶与28 岁的小林结成 “跨代师徒”。李奶奶将祖辈传下的锁针技法倾囊相授,小林则用现代美学为传统图案注入新意,让百年勾花技艺在碰撞中焕发新生。组员们还从传统勾花嫁衣老照片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婚俗、节庆中的勾花纹样,创新设计成“醒狮手机链”“几何挂毯”等现代饰品。

  截至目前,大亚湾各社工点已累计开展手工技能培训14节,覆盖女性参与者超160人次。从基础针法到创意设计,从传统纹样到现代审美,妇女们在社工与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从“技能小白”到“创作能手”的蜕变。

  从“作品”到“产品”

  手工艺不仅是传承,也是创业。大亚湾片区社工点正积极用实际行动为妇女同胞赋能。

  “这些勾花作品能义卖帮到社区老人,还能让我们的手艺‘变现’,真是一举两得!”参与勾花小组的王阿姨指着桌上待义卖的作品说道。在社工的链接下,澳头第二片区社工点“花漾村韵”小组的勾花作品通过社区义卖筹集资金,既为助老服务注入力量,也让组员们首次尝到 “手艺换收入” 的甜头。
 


  霞涌第三片区妇女手工坊则已启动“文创品牌培育计划”,依托霞涌本地旅游市场,将钩织醒狮、扭扭棒花艺等作品纳入旅游文创产品体系,探索“线上展示+线下展销”的销售路径。同时,计划推出“手工创业沙龙”,链接旅游景区、文创市集等资源,让更多特色手工艺品走出社区、走向市场。

  “接下来,我们会在黄鱼涌村打造‘勾织创客角’,同时邀请电商达人培训线上销售技巧。”澳头第二片区社工介绍,后续将通过 “讲师孵化+队伍培育+资源对接” 的模式,为妇女创业者提供支持。

  惠报全媒体记者 匡湘鄂 通讯员 张雪丽